- 发布日期:2024-10-14 15:21 点击次数:156
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有一支部队曾经声名显赫,它就是淮军。这支由李鸿章一手创建的部队,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清朝晚期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当面对外敌时,淮军却显露出了致命的弱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淮军的编制特点,以及它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
1860年代初期,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清朝统治岌岌可危。在这种危急关头,曾国藩创建湘军,李鸿章则组建了淮军。淮军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开始。它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编制方式,被称为"营制"。这种编制方式看似先进,实则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到甲午战争时才完全暴露出来。
说起淮军的编制,那可真是有意思。你们听说过"合成营"吗?没错,淮军的编制跟现代军队的合成营还真有几分相似。每个营里头,既有步兵,又有炮兵,还有骑兵,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具体来淮军的步兵营是这么编的每营有511人,设一个营官,一个帮办。下面分成五个哨,每哨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连,有102人。每个哨又设正副哨官各一名,下面有50名步兵,5个棚(相当于班),每棚10人。此外还有81名伙夫和长夫。
马队的编制也差不多,同样是511人一个营,5个哨,每哨102人。不同的是,马队每营配备276匹马。这样的编制,是不是跟现代军队的合成营有点像?
从同治二年(1863年)开始,淮军还开始改装洋枪,把劈山炮队改成了开花炮队。人数也有所增加,步队每营加上长夫,差不多有700-800人。这规模,跟现代的合成营是越来越像了。
但别看淮军编制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实际上问题大了去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少基层军官。你们想一个700多人的大营,居然只有10名军官,这不是开玩笑吗?
更要命的是,淮军根本就没有排一级的编制。要知道,排可是现代军队中最重要的基本战术单位,也是培养基层指挥员的必经之路。没有这一级,军官培养体系就彻底崩溃了。
结果就是淮军的军官几乎都是固定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原来的位置上熬着。新鲜血液根本进不来,就算好不容易来了个新军官,也没地方安排。
再看看人家现代部队是怎么培养军官的。军校毕业后,一般先当个排长,干两年升副连长,再干两年升正连长。要是表现出色,3到4年就能当上副营长了。有些厉害的,毕业5年就能当上副营长。
可你要是到淮军去找工作,唯一的去处就是当个副哨官(相当于副连长)。问题是,这个位置有没有空缺还两说呢。就算有空缺,你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兵蛋子,想去管一百多个老油条,人家能听你的才怪呢!
更可怕的是,战时要是这两名军官出了点什么事,整个连就算完蛋了。这就是为什么淮军常常一开始打得不错,但一两个军官一阵亡,全军就崩溃逃跑了。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那我们现在也取消排级编制,让连直接管班不就得了吗?兄弟们,可千万别这么想!这可是血的教训啊!
怎么才能提高战斗力呢?答案就是改革!改革!还是改革!
得在哨下面设立排。每10人一队,三队一排,再加上排长、排副,一个排就是32人。连部再设个10人的连部班,全连加起来就是106人。全营4个步兵哨,1个亲兵哨,再加上营部,差不多还是500多人,战时可以扩编到700人左右。
在营之上新设一个"标"。一个标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团,由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骑兵哨组成。全标平时有2900多人,战时可以扩编到3600多人。
再往上,还得设立"镇"。一个镇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由3个步兵标、1个炮兵标、1个骑兵标、1个辎重营、1个工程营组成。全镇平时有12800人左右,战时可以扩编到15000人。
还得建立退役制度。服役三年后退为后备兵,每月领半份饷银。再过三年降为续备兵,只领四分之一饷银。这样每年退役三分之一的士兵,六年时间就能有双倍的后备兵员,战时想扩军就容易多了。
要是北洋在甲午战争之前能把部队都改成这样,说不定还真能跟日本人好好打一仗。
其实这些编制级别的设置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一级也不能少。就拿抗战时期来我们的部队就曾经同时存在过两种编制主力团和基干团。
主力团就是正规的团、营、连编制,一般一个团下面有三个营,一个营有三到四个连。这种编制武器装备比较好,但是有点臃肿,打仗的时候往往要把团拆开,由团长带着各个营分开作战。
基干团就采用小团大连制,把营级编制取消了,由团部直接管5-6个大连。这种编制灵活得很,在1942年的"五一反扫荡"战斗中表现特别出色,比主力团还要厉害。
说到这儿,你们有没有觉得,我们现在的"合成营"制度,其实跟基干团的"小团大连制"挺像的?没错,合成营长其实就是副团级。说这个"合成营"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就经过实战检验了。
不过这里得说明一点。虽然合成营看起来下属单位多了,但实际上能打仗的连队还是那么4个。同样的,合成旅虽然看起来有八九个单位,但真正能打仗的也就是4个合成营,再加上侦察营,总共5个。
为啥要这么搞呢?因为一个指挥部能指挥的单位是有限的,还得留出备份。各种因素考虑下来,下属的作战单位4-6个最合适。到了基层,考虑到指挥员可能会阵亡,能指挥的单位就只剩三四个了。想取消排级建制,那是根本行不通的。
最后再说个题外话。从俄乌战场的经验来旅级单位是很容易扩编的。合成旅要是战时补充进两个团的步兵,那就能轻松升级成合成师。到时候,下属单位过多、技术兵器过杂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军队编制有了新的认识?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好好吸取,才能让我们的军队越来越强大。记住千万别再有人说什么取消排级编制的傻话了!那可是会要命的!